PG电子電影《南京照相館》的熱映掀起了“查檔尋根熱”。近日,南京市檔案館1946年至1948年南京戶籍檔案卡的查詢量激增。這些80年前的戶籍卡展現了一個個南京家庭繁衍的脈絡,一張張相片讓南京人再度與祖輩“見面”。
目前南京市檔案館館藏的1946年至1948年南京戶籍檔案卡共有154萬張,2006年發現於浦口石佛寺的公安部門倉庫。南京市檔案館接收后,立即開展了修復和數字化錄入工作。經過四年努力PG电子,於2010年后逐步面向公眾開放查詢服務。
南京市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批戶籍卡主要分為兩種,小一點的收錄個人信息,大一點的則是以戶為單位。卡片上填寫的信息非常詳實,包括:姓名、性別PG电子、年齡、住址、籍貫、教育程度、職業、與戶主關系等,並張貼個人照片。如果沒有個人照片,要注明雙手十指的指紋特征。記者看到,指紋登記分為“斗”(紋路圖案大致為圓圈型)、“箕”(紋路圖案外圍有開口)兩種:10個格子代表10根手指,斗就畫○,箕就畫△。
這批戶籍卡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例如周恩來總理1946年率領代表團駐南京梅園新村期間,就親筆填寫住址為梅園新村的戶籍卡,目前是國家一級文物。再如著名演員游本昌13歲在南京讀初中時的戶籍卡,通過登記信息可得知游本昌原名為“葉游本昌”。
從小在城南門西片區長大的市民林先生,祖父已經去世快20年了,關於老一輩記憶已經逐漸模糊。他向南京市檔案館提供了祖父姓名、籍貫、職業、大概住址等信息后,成功查到了祖父的戶籍卡。
林先生介紹,祖父的戶籍卡上是一張年輕時候的照片,他從來都沒見過,上面顯示爺爺出生於1924年,登記的時候年齡23歲,職業是木工,居住在秦淮區雙塘街道附近,這裡就是林先生從小長大的地方。林先生還通過戶籍卡得到了意外收獲。“當時跟爺爺一起到南京的還有他的一個兄弟,從年齡上判斷,應該是爺爺的哥哥,帶著爺爺從浙江寧波到南京來打工,但是這段經歷從來沒有聽爺爺說起過。”
在網絡社交平台上,眾多網友分享著自己通過戶籍卡得知祖輩信息的感受。“紙質檔案材料帶給人的震撼真的無法用言語表達!”網友“默默看看看得到”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查檔的經歷PG电子。他說,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電影中的很多地名、場景自己都很熟悉,“很感激檔案館做了這麼多細致的工作。正是因為檔案的存在,讓每個人都有了來處,有來處才有歸處。”
8月11日下午,記者也來到了南京市檔案館體驗了戶籍卡查詢流程:首先需提供本人身份証交由工作人員復印,並在表格中填寫被查詢人的信息,包括姓名、當時的住址等。工作人員很快就在系統中查詢到記者祖父的祖父的家庭戶籍卡,包括當時70歲的祖父的祖父、34歲的曾祖父、12歲的祖父、10歲的祖父妹妹的身份信息。全程5分鐘,記者就拿到了南京市檔案館蓋章的一套戶籍卡復印件。
工作人員介紹,查詢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被查詢人要確定於1946年至1948年居住在南京。第二,申請者要盡可能提供備查人包括姓名PG电子、出生日期、住址、職業等詳細的信息PG电子,至少需要兩項信息准確,才能快速篩選對比。
自電影《南京照相館》上映以來,南京市檔案館接待市民查詢檔案卡的人數激增。據統計,自7月23日以來,總計接待查檔者6000余人,原本一天不到10件查檔量,現在最高一天達到1200人。“原來隻安排了三、四名工作人員,現在我們把人數增加到了10人,全力為市民接待線上線下提出的查詢需求。”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南京市檔案館工作日每天9:00至17:00開放市民查檔服務,中午不休息。最快捷的方法是攜帶本人身份証原件到館現場辦理,如不能到現場也可在“我的南京”等線上平台提交申請。(張可 張昊)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